误人子弟的传统《孙子兵法》译著

[错误事实]孙武的所谓庙胜,是指在庙算阶段就已经胜局已定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科学的计划决策过程才行。从《论持久战》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叫庙胜,并且也可以发现实现庙胜所要经历的计划决策过程。假如译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那么李零教授的译注显然达到了其目的:因为读者从中根本看不到足以确保庙胜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李零用自己的机会主义观念偷换了孙武的庙胜概念,因为在他的译注中连战斗力和军事实力这两个最基本的军事概念都没有。

 

[详细分析]这段话正确的译注是:“所以,要从影响战斗力的五个要素入手,必须通过比较战斗力的遏制和反遏制,才能最终确定正确的战术对策并明确战术任务,而要探讨的具体要素是:第一,战争的性质What;第二,时间When;第三,地点Where;第四,将领Who;第五,办法Which。…所有这5个W,是每一个身为将领的人都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从中弄懂战斗力遏制和反遏制技巧的人能够驾驭战局的走向,不能从中弄懂战斗力遏制和反遏制技巧的人不能驾驭战局的走向。同样,必须通过比较军事实力的遏制和反遏制,才能最终确定正确的战略对策,进而明确战略任务,此时要探讨的具体要素是:第一,How about主孰有道;第二,How about将孰有能;第三,How about天孰得;第四,How about地孰得;第五,How about法令孰行;第六,How about兵众孰强;第七,How about士卒孰练;第八,How about赏罚孰明。我就是从这8个Ha对军事实力的影响中去预知战争最终的胜负结局。”战局的走向取决于战斗的胜负,战斗的胜负取决于战斗力的强弱,战斗力的强弱取决于战斗力的遏制和反遏制,战斗力的遏制和反遏制取决于战术的选择,所以,正确的战术可以驾驭战局的走向。战争的结局取决于战争能力的盛衰,战争能力的盛衰取决于军事实力的消长,军事实力的消长取决于军事实力的遏制和反遏制,军事实力的遏制和反遏制取决于战略的选择,所以,正确的战略可以锁定战争的结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武对于庙算的第一项工作,即如何确定对策和明确任务上,不仅以科学为控制规范,而且以胜利为锁定目标,这些都是确保庙胜所必须的实实在在的技巧。而李零的译注却将孙武的原文玄虚化了,正是这种玄虚化了的译注把孙武的庙胜观念解读成了机会主义,而这一点也恰恰反映出李零自打译注《计》篇开始就已经晕头转向了。

 

(五)  白话文译著中抹杀了先胜的证据

【孙武原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摘自于《孙子兵法》之《形》篇)

 

〖白话译注〗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打了胜仗而普天之下都说好的,并不是最理想的胜利。这就像能举起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算不上力气大,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能听见雷霆的声音算不上耳朵灵敏一样。古时候所说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是指那些总能战胜容易被打败的敌人的人。因此,这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取得了胜利,没有足智多谋的名声,也没有勇猛善战的功劳。这是因为他们的胜利不是偶然的,绝对不会有差错的。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所采用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战胜的是那些已经陷于必败境地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从不放过任何可以打败敌人的机会。因此,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取得必胜的条件,然后才寻找机会与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然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修明政治,明确法度,所以能够掌握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动权。

 

[错误事实]孙武的所谓先胜,是指在战前准备阶段提前奠定胜局,当然,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做好行动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之外,还必须做好组织上的准备。由于组织上的准备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并且将领的选拔培育是军事上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而《形》篇就是专门讲组织准备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形》篇中出现了5次“善战者”这个术语的原因。而在孙武网的译注中看不到多少组织准备的话语,说明译注者用自己的本位主义观念偷换了孙武的先胜概念。

 

[详细分析]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呢?还不是因为他在战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所致!显然,马谡和其他人的额头上一样,都没有写着“善战者”或“不善战者”的字眼,所以人才选拔是组织准备中最大的难题。怎么办?孙武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在将领的选拔上,是看他说得多么好听、即表现得多聪明?还是看他做得多么成功、即表现得多勇敢?孙武认为这些选拔将领的标准都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至于其中的缘由,孙武说得极其简单,从历史上来看,那些真正优秀的将领根本没有在战场上表现聪明和勇敢的机会,因为他们在战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提前奠定了胜局。善战者能够在人才争夺战中取胜,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秦国在让六国人才严重流失的同时,又严重破坏了六国的人才资源利用,由此把六国不断地推向失败的边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标准的“先战而后求胜”型,因为蜀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蜀中无大将、廖化称先锋”的局面绝不是一日之寒,让法正预感到不妙的严刑峻法势必会把优秀的人才扼杀在萌芽状态,而独断专行的做法也让手下唯唯诺诺的同时失去了应有的锻炼机会。那么如何做到“先胜而后求战”呢?当然要选拔那些精通5W管理的人才,因为只有那些精通5W管理的将领才能熟悉战斗力的遏制和反遏制的技巧,所以才能够驾驭战局的走向,因此这种将领才是真正应该选拔的“善战者”,因此这种将领才是应该着力培育的军事人才,所以孙武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由《计》篇中所说的“一曰道……五曰法”可知,“修道而保法”就是5W教学。由此可见,孙武的原文确实没有片言只语的跑题迹象;相比之下,中国孙武网的译注虽然从文字上已经不再玄虚了,但是却又落入了俗套——早已偏离了“先胜而后求战”的正确“轨道”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1 2 3 4

相关热词搜索: 《孙子兵法》 误人子弟 译著

上一篇:为什么对敌人要“围师必阙”
下一篇:谋士的历史地位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