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末周初,年已古稀的吕尚(姓姜,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在蟠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的兹泉钓鱼,正值周文王出外狩猎,不期而遇。经过交谈,文王发现吕尚胸有韬略,出语不凡,才华出众,高兴地说:“我有祖先太公曾预言:将来一定有圣明的人到周国来,周国必然兴。你真是所说的那样圣明的人吗?我的太公,望子久矣。”于是,周文王便请吕尚同车回朝,共谋国事。周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先后向西征犬戎(今陕西风翔境内)和密须(今甘肃灵台西)等地的部族。不久,又东征黎(今山西黎城)邗地(今河南沁阳西北)和祟(今陕西沣水一带),从而打开了向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推进的通道。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位。吕尚又辅佐武王,牧野之战,吕尚以高妙的谋略,有力的指挥,彻底打败商军,推翻了残暴的商朝统治,建立了周朝。
到了春秋之后,各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史记·太史公自 序)言:“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从事智力活动以 谋略为职业的游土日益增多,并为他们施展才智创造了社会条 件,提供了历史舞台。《齐语》言桓公为游士肋人,奉之以车马 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顾颉刚先 生说:战国时期“宁越不务农,苏秦不务工、商,而惟以读书为专 业,揣摩为手腕,取尊荣为目标,有此等人出。其名曰:‘士’,与昔 人同;其士在口舌,与昔人异,于是武士乃蜕化为文人”①。当时 以养士众多而闻名的是四公子,《史记·春申君列传》曰:“春申君 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 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 蹑珠履。”又《孟尝君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 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 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又《平原君列传》:平原君“喜宾客, 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又《信陵君列传》: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 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 归之,致食客三干人。”吕不韦“亦招贤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 人”。从此之后,历代不仅重视谋士,且专门设置“参谋”、“谋士’, 之类的官职。《三国志》载:刘放为秘书监,‘‘辽东平定,以参谋之 功”得到封赏。《新唐书·百官志》载:“天下兵马元帅”下设“行军 参谋”,也是参与军中谋略。其他少数民族也参照汉族“参谋’’之 制,竞相仿效。偏居关外的皇太极,在智囊们的启迪下,“远效 尧、舜、禹、汤、文、武之法,近仿汉高祖、宋太祖之制”,以历代帝 王的得失为鉴,建立了庞大的智囊机构,成了一代崛起之君,建 立了清王朝。
古代谋士是谋略的专门人才,对谋士是否重用及谋士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盛、政权的存亡。正如《战国策· 楚四》所说:“昔伊尹去夏人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 而齐强”。战国时期的韩非在其著作中记载了赵简子的话:“与 吾得革车千载,不如闻行人独过之一言矣。”独过何许人也?只 不过是赵简子身边的一位谋士,可在赵简子看来,他的计谋竟胜 过千军万马的功用。《吕氏春秋》记载:晋国欲攻打郑国,国王令 叔向去了解一下,看郑国是否有能人。郑国子产为之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回国后对晋国 国王说:“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 不可攻也。”于是晋国取消了攻打郑国的计划。孔子为这件事评 说道:“《诗》云::无竞为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①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评论其谋士郭嘉时说:“以后帮我建立大 业的,必定是这小伙子啊!”唐太宗曾经说过:“贞观以前,从我平 定天下,周旋艰难,房玄龄之功无可与让。贞观之后,献纳党谠, 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 臣,何以加也。”②其谋士房玄龄“罄竭心力”,“每表奏,驻马必 成,无草稿”,李渊也大加赞赏道:“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可 为我儿(李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③马 周出身卑微,但见事敏速,有机辩,深识事端,处事平允,敢于直 遭而言,深得太宗重用,太宗说:“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④。
西汉初年,刘邦的谋士萧何当上朝廷的丞相,有些军队将领 表示不服,说萧何仅凭一张嘴、一枝笔,功劳不是很大,而位居于 其上,刘邦为此打比喻说:“撒腿猛迫,逮住野兽的是猎犬;指挥 猎犬的是猎人。诸位只能逮住野兽,这不过是猎犬的功劳;萧丞 相善于指挥你们去追逐野兽,这才是猎人的功劳啊!猎犬的功 劳怎么能和猎人的功劳相比呢?”同是这位刘邦,在得天下之后 的一次宴会上,他与列侯诸将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刘邦为什么 能得天下,而项羽又为何失去天下?有人回答“项羽妒贤嫉能”, 而陛下与之相反等等的话。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 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谋士的进退与 事业的成败关系,通过这位君主之口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正因为谋士在平定天下、治国安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 历代帝王将军求贤、礼贤,加以重用。“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 不尊,国未尝不荣也。”①墨子为此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 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之士将可得 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②。“燕昭王问为国,郭隗曰: ‘帝者之臣师也,王者之臣友也,伯者之臣宾也,危国之臣役也。 唯王所择。’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郭隗曰::王诚欲兴道, 隗请为天下开路。’于是燕王为隗改筑宫,北面事之。不三年,苏 子自周往,邹衍自齐往,乐毅自赵往,屈景自楚归”①。厚待郭 隗,是为了招引天下之大才,既然郭隗能厚待,比郭隗更有雄才 大略的人当然会厚待了。
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帝王之胄而屈 身茅庐,其求才之心不可谓不至诚,其态度不可谓不友善,终使 诸葛亮感动不已,出山为其尽力。“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①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举“唯才是举”的大旗,为 遍求天下英才,也三下求贤令。
不惟是在打天下时君主求贤若渴,就是在天下安定下来的 和平时代,历代不少帝王也广为求贤,寻觅治国之良才。唐太宗 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对人才的选拔与运用十分重视。他批评 大臣封德彝辩解难找奇才异能人才时说道:前代明王,“皆取士 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 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③我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制 度”,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尤其是后来愈加明显),但在选拔人才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误人子弟的传统《孙子兵法》译著
下一篇:钮生点评孙子兵法——《用间》
评论排行
- ·大国战略(2)
- ·韩信之冤(2)
- ·辩证地解读《孙子兵法》(1)
- ·食草之谋(1)
- ·对付大人的谋略(1)
- ·愤世之谋(1)
- ·君子之谋(1)
- ·弱势群体的生存法则(1)
- ·商道谋略: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1)
- ·叶建艳:《谋略入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