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兵无形的可操作性是力求实现谋略与战法的统一
《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军事辩证法原则“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人们只知道我用什么方法战胜敌人,但是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克敌制胜。显然,用因果律来分析,在“先胜而后战”的作战思想和实践中,“所以制胜之形”相对于“所胜之形”来说,确实占有更重要更实用的地位和功能。
张预对“人皆知我所胜之形”的注释是:“立胜之迹,人皆知之”。战胜敌人的具体手段、过程和状态,尤其是战法,都是公开的,有目共睹。
梅尧臣对“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的注释是:“不知作战之象”,即不知我怎样制敌取胜之意想。战胜敌人的智谋、筹划和决策思路是很隐蔽的,不泄于外。
说白了,“所胜之形”与“所以制胜之形”之间,实质上就是战法与谋略的辩证关系。作战的方式方法,常以具体的实际的作战操作过程显现的。而用谋制胜是十分隐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谋略与战法,相对而言,可看作内容与形式、运筹与实施的关系。战法不能代替谋略,谋略也不能代替战法。军事指挥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此乃“胜兵无形”的题中应有之意。
四、胜兵无形必须以“有形”为基础
运筹与使用“微妙神密的攻守之术”,把无形的谋略与有形的战法结合起来克敌制胜,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
《孙子兵法》的第三篇是《谋攻》,其主题是以谋攻敌或攻敌之谋。紧接着的第四篇《形》,是军事实力的专论。这里的“形”,即军事实力,“有形”即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谋攻》之后为什么是《形》呢?其用意是明显的,不管从十三篇的逻辑结构上,还是从战斗力构成的诸要素内在机制上,都是强调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谋攻必须建立在一定军事实力之上,即“胜兵无形”必须以“有形”为基础。这里的理论根据是尽人皆知的,那就是战争暴力归根到底是物质力量的对抗。再高明的军事谋略,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兵员兵器为载体。否则,势必陷入“谋略万能”的误区。
那么,应该具备怎样的“有形”呢?《计》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作为全书的总论,明确地把“兵众孰强”(比较敌我双方武器装备谁强大)和“士卒孰练”(比较敌我双方士卒的技术战术谁熟练)列为衡量综合国力、军力的战略要素之中,进而又在《形》篇作出“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的判断,进一步肯定“无形”的谋略与军事实力对比的优势相结合则胜券在握。锡德拉湾海战令人记忆犹新。美国特混舰队如果不把舰载直升机发射空舰导弹的杀手锏第一次用于海战,遏制利比亚的导弹快艇,无论多么高明的谋略,也不可能一举突破“死亡线”的。
五、胜兵无形的尤其要注重“因敌形”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外星人可能是拥有智慧的谋略型机器人
下一篇:三国里能与诸葛亮比肩的谋略家郭嘉
评论排行
- ·大国战略(2)
- ·韩信之冤(2)
- ·辩证地解读《孙子兵法》(1)
- ·食草之谋(1)
- ·对付大人的谋略(1)
- ·愤世之谋(1)
- ·君子之谋(1)
- ·弱势群体的生存法则(1)
- ·商道谋略: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1)
- ·叶建艳:《谋略入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