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宇球:《孙子兵法》人类兵学的圣典

  生于我国春秋末年的孙武,在政治上继承了传说中的帝王渚如黄帝、尧、舜、禹、汤.以及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人治国御众的统御谋略,在思想方法上,与他之前的老聃、与他大致同时代的孔子有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如在治军上,他们均主张爱人为本,练兵为上。孔子有句名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孙子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为其基本思想。在军事上承袭了伊尹、姜尚、管仲等谋略家用兵制胜之策,诸如:奇正、利害、阴阳和神速、戒备等等。以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频繁的用兵实践为基础,在承袭的基础上创造,形成了博大精深、千古不衰的《孙子》兵法,孙子的用兵谋略与孔子的政治谋略,老子的统御谋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相映成辉,极大地影响了后人。


  一、现代意义

 

  古往今来,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等等谋略家,几乎都十分重视对军事谋略,特别是对《孙子》的研究,有的甚至终身不倦。对《孙子》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像曹操,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他以好学明经见长,而且尤爱《孙子》,对《孙子》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首先恢复了《孙子》十三篇的本来面目,首开《孙子》注解的先河,为后人对《孙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早在唐朝期间,《孙子》就从中国传人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研究《孙子》的就有50多家。到了现代,《孙子》不仅没有被人们忘却,而且在科学文化发达的西方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孙子》热,美国的核战略理论要借助于《孙子》,日本的商人图谋企业的发展也在借助于《孙子》。《孙子》的作用,正如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中写道: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于公元前400年至300年间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利德尔•哈特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前言中说:他的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孙子》的现代意义,被新近结束的高技术、高强度的海湾战争所证实。据现有资料对海湾战争进行分析。用《孙子》的基本理论来考察,有几点格外引人注目:

  1.战略上,慎战、伐谋、伐交思想的运用

 

  现代局部战争的高消耗,政治、外交、经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及广泛地使用昂贵的先进技术装备,使攻击一方对于战争决策、战争准备、战争实施直至战争结束,都体现了孙子的慎战、伐谋、伐交的思想。据报道,自海湾战争开战以后,战场上出现了孙子热,布什就将《孙子》视为珍宝经常研读,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将《孙子》作为必读书目,要求全体官兵对《孙子》再三研究,融会贯通,牢记腹中。伊拉克出兵科威特以及多国部队出兵海湾,一方面用伐谋、伐交的战略策略,力图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山的政治目的,是}i乘的战略决策。当政治、外交、军事实力威慑的推进受到严重阻碍,非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时,也都主张慎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利而制权。以达到战略目的为前提条件,不随意扩大战争规模,推迟战争进程,限制战争的等级。

 

  战争决策慎重。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不是对国家有利,没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宜采取军事行动。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过程,从一方面说明了战争决策要慎重,要全面周到,某一环节的决策失误都将可能导致被动。如果要使军队在局部战争中在达成国家政治目的的过程中得到合理运用,政治决策者必须弄清所要达成目标的价值,并且要对此价值与为达成这一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所要冒的风险作出比较。强调政治为首的原则,战争本身并非目的,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手段。超级大国为达成其政治、经济目的,不到万不得已不直接出兵,即使直接出兵,通常也是慎重决策,控制规模,暴力仅仅是一种手段,而目的则相反是经济利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现代局部战争的巨大代价,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战争的得失问题,不再满足于那种形式上的胜利,而更多地从战略效益出发,考虑以何种代价打胜战争的问题。仅沙漠风暴第一天,美军就耗资5亿多美元,沙漠盾牌行动耗资111亿美元。这样大的战争费用,即使是经济大国,也难长期维持。因此交战双方无论在确定战争目标、使用作战力量、采用技术手段、选择作战方法等战争决策方面,都更谨慎,更讲究战争的效益。不仅谋求直接的作战效益,而且更重视战略威慑效益.以达成其战略目的。

 

  慎重初战。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现代局部战争及海湾战争的重要特征,一是战争目的有限性,二是战争的范围和使用手段的可控性。目的有限,是指战争一般不以占领敌国全部领土为目的,而是通过快速行动,尽快达成有节制的政治、经济目的。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决定了战争规模、手段的有限性,交战双方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潜在力量(大国的影子和同盟国)及世界舆论,对作战(尤其是作战初期)行动的地理界限,投入作战的兵力兵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一定的限度。双方都注意控制整个战争的进程,一般不危及对方国家民族的生存,尽量控制战争升级。一方面利于快速实现预定目的,另一方面保证作战限度。如多国部队沙漠风暴的第一次打击行动,仅轰炸了巴格达市的一些重要目标和伊、科境内的伊导弹基地、军事指挥中心、机场、炼油厂、电厂等设施,重点摧毁伊拉克的化学军工厂、巴格达机场和一个用于打击以色列的导弹基地。鉴于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普遍带有目的有限、战争进程可控的特点,因此,各国部队都立足时刻有准备,常备不懈的思想在新的条件下焕发了新的光彩。局部战争为战争准备、战略展开所提供的时间有限.不迅速有效地加强战前准备,以较大的精力关注初战,控制范围、时限,力求首战告捷.势必难以迅速达成战略目的。

 

  政治、外交作用明显。当今的局部战争受政治、外交斗争的严格制约和影响,军事行动带有鲜明的政治、外交色彩,战役行动的高低强弱直接受制于政治、外交斗争的风云变幻。战争受政治、外交因素的制约更为明显。战前、战中和战后政治、外交斗争频繁而隐蔽,战争结局大多以政治解决告终。海湾战争的军事行动,直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限,但对该地区以至整个国际战略形势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军事行动的选择方面,不仅要确保军事斗争的胜利,更要适应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因此,在海湾战争进程中,交战双方进行紧张的政治外交活动。上智为间,双方都力图通过政治外交活动达成自己的目的。在联合国连续通过10来个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未能从心理上压倒伊拉克,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也力求用和平的手段解决海湾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多次与伊会谈;法国总统、苏联总统、日本首相等连续访问海湾国家;约旦国王、巴解组织领导人等穿梭于伊拉克与附近国家之间进行斡旋和调解。伊拉克则将海湾危机的解决与叙利亚侵略黎巴嫩,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联系起来,使海湾问题复杂化、政治化。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共同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目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不仅打着联合国制裁伊拉克的旗号,取得了世界上广泛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在冷战时期以美国为对手的苏联的协同和配合,取得了长期、普遍存在有反美情绪的阿拉伯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默认。在美国国内,布什的出兵海湾政策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相反伊拉克悍然入侵一个主权国家,政治上非常被动,失道寡助。


  孙子的实力(威力)论仍有特殊意义。伐交足孙子全胜战略思想的组成部分,强调以实力为后盾的谋略思想。他不仅重视实力,而且主张运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对敌构成威胁。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决策者指挥军队作战,除了在军事上争取主动外,还应设法在外交上置敌国于绝境;孙子卜分重视实力威慑,他说: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击(威慑)敌国,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因慑于己方军威而不敢与敌国结交或联盟或参战。这完全是以实力地位迫使敌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孤立无援,俯首听命。在海湾战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了新的发展,一是通过显示武力,达到慑止敌方军事行动的目的。美国把它最新式、最昂贵、最有威力的武器运到波斯湾,其中包括F-117隐形战斗机,F-l17潜隐式轰炸机,A-10反坦克飞机和FB-111强击机,B-52战略轰炸机,阿帕奇式反坦克直升飞机和用于攻击指挥中心和控制中心较有威力的百舌鸟式导弹。二是靠军事实力,在一旦采取进攻行动时,能有效地阻止其他军事势力插手.控制战争的有限规模,把握主动权。美军的沙漠盾牌行动,从制定计划到付诸实施,仅用了4天时间,第一批部队接到命令到登机开赴前线,只用了5个多小时。美原计划部署20余万地面部队,加上占绝对优势的海、陆、空军力量形成巨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后因威慑效果不明显,又陆续增兵,以时刻把握主动。三是仅以有限的兵力兵器,通过演习或有限的战争规模,造成对敌有效的军事压力、心理压力,把紧张气氛导向敌方,从而使敌方不敢贸然行动。美军在初步完成部署后,立即与沙特军队举行代号为迅雷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演习,显示用武力夺回科威特的能力。之后的演习不断进行,既炫耀武力又达成真正行动的突然性;既保证战场直接军事目标的实现,更有效地达成政治、外交斗争的目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敲山震虎的作用。美国及同盟国在数10天内迅速集结了10多万精锐部队于海湾地区,以泰山压顶之势对伊拉克实施军事封锁、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心理恫吓,其目的就是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使伊拉克改弦更张,或内部发生叛离。亲而离之有了更深的涵义。

 

  2.作战指导上的时、空、人三要素表现突出

 

  《孙子》中多次提到了战道,即战争的指导规律。,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课题,时、空、人这三个作用要素,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时间因素要求严,强调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十分强凋战争的突发性,其用战也贵胜,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从战争规律上十分讲究兵贵神速,注重先为、先机,乘人所不及,争取主动权,是确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利用时间,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沙漠风暴的第一次打击行动,在目标多且复杂的情况下,也仅用几小时就完成了。用具有快速打击能力的空中力量担负直接打击军事目标的作战任务,起到了比直接出兵占领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时效。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对发动战争一方来说是利少弊多,一是战争中的巨大消耗,经济上负担增大;二是战争一旦久拖不决,有酿成升级和难以控制之可能;三是国际国内压力大,对统治集团不利。因此,速战速决性战争对进攻者更为有利,即使对于防御一方来说,通常也不宜采取持久的方针。战争在本国国土上长期延续下去,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也必然力求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因此,军事强国将凭借其经济、军事、技术的综合实力优势,强调快打快撤的速决战。

 

  空间更广阔,九地、六形有更大发展。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孙子受当时战争发生的空间局限,仅详细论述了几种地形和内陆湖泊江河的利用,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出了:地形者,兵之助也的精辟结论。他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上论述了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和天地孰得,都是从战略高度强调地理对于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地理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孙子才非常强调行军作战必须侦察、掌握地理条件。他说: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固他的许多名言粹语至今仍然是军事地理研究上的发端,成为局部战争中双方用兵作战的警策。作战的任何一方,如果忽视对军事地理的研究运用,都将导致被动甚至失败。美军及多国部队在充分熟悉和掌握海湾地区军事地理情况后,成功地选定了行动的时刻表,充分考虑到了天时、地利等因素的作用。如1991年2月24日凌晨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行动的地面战争,成功地采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大胆地越过了对武器装备行动制约很大的沙漠地区,克服许多难以想见的困难,出其不意地从西线直插伊拉克南部地区,切断了伊军退路并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对方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和疏于防范的位置。而在伊军认为美军会进行登陆作战的良好地区——科威特沿海水域,集结了1.7万海军陆战队员,摆出了-随时准备抗击登陆的架式,并通过西方通讯社记者发假消息,宣传海军陆战队开始从海上大规模登陆,制造假象迷惑伊军,从而使多国部队成功地利用了作战空间,达成攻击的突然性。美军使用F一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出敌不意地突入敌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技术达成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表现形式。

 

  人员素质要求高,更强调精兵强将。孙子认为,如若不尽知用兵之害,也不能尽知用兵之利。限于海湾战争的规模有限,但机动范围大、距离远,要长驱上万公里,超越数个国家和地区,跨越几个气候带,作战地区条件和环境十分恶劣,对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尽量集中年富力强的指挥员。1990年12月12日,萨达姆•侯赛因在世人瞩目的关键时刻临阵易帅,宣布任命立场更为强硬的50多岁的萨阿迪•图马•阿巴斯将军为国防部长,取代了已70多岁的阿卜杜勒•贾巴尔•尚沙勒中将。布什任命56岁的对中东战争有所研究的诺曼•施瓦茨科普夫上将为海湾美军总司令。英国任命56岁的彼得•德拉比利埃中将为英国驻海湾部队总司令。埃及任命50岁的萨拉赫•哈拉比少将为埃军驻沙特部队总司令。法军任命55岁,仍兼任第11装甲师司令,曾参加过1954—1962年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的让•查尔斯•迪斯卡尔迪上将为法军驻沙特地面部队司令。而沙特任命仅4l岁的哈立德•本•苏丹中将为驻扎在沙特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15万军队的总司令。挑选政治素质好、军事技术精和主动意识强的官兵担负作战行动。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第6天,布什就下令美陆军第82师和101空降师等精锐部队进驻海湾。伊拉克则使用其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作为入侵科威特的主力,也正是这支部队在两伊战争后期解放了被占领的法奥半岛,占据了战场的优势,迫使伊朗同意停战。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军队如同木石,只有摆在险而要的地方,才能释放出最大的势能。和平时期,世界各国军队只能通过各种训练途径,增大训练强度和难度,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但训练场毕竟代替不了战场,即使强度再高、难度再大、再逼真的实兵演习.也比不上实战,军队只能经常置于实战之中,才能提高实战能力。实战条件下血与火的氛围能够检验并推动战役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的发展。美国在战后40多年里,几乎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局部战争,在获得政治、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军队经常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不断探索新的作战样式和手段,使其训练和军事思想的调整及变化,都因战争而屡屡获益,局部战争条件下的战役、战术思想、原则和方法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美军的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3.作战指挥的突然、快速、坚决三方面与孙子思想吻舍

 

  通观《孙子》,其中十分强调突然、快速和坚决。从战略进攻角度强调突然性,《九地篇》便主要论述这个问题的。从秘密策划、周密准备、窥测战机到突然袭击等一系列内容,都作了透彻的表述: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人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速战速决,反对持久的思想.孙子在《作战篇》作了专门论述:其用战也贵胜,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日,敌众整而将来,先夺其所爱,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这三点在海湾战争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突然袭击,以巧制拙。孙子强调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各个击破,以决战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达成战役上的突然性,在1月15日后可能对伊动武早已公诸于世,在战略上已无突然性而言的情况下,在开战时机上取得了突然性。美在越过安理会规定伊从科撤军期限不到20小时即采取行动,出乎伊的意料。伊遭到首次空袭时,巴格达市灯火通明,柏分钟后才实行灯火管制,而且几乎未作什么抵抗,表明伊并未进入临战前的高度戒备。战前,美虽然对伊不断进行动武威胁,但又反复声称,联合国规定的限期并非立即开战之日,而且不时渲染美地面部队尚未全部完成作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伊军的视听。美国从1991年1月15日12时开始实施无线电干扰,致使伊拉克的通信网无法正常工作。作战开始后,伊军在较长的时间均未能判明美机进攻的方向,也就难以及时组织有效的反击。美军把首次打击的时间定在元月的漆黑的午夜开始行动,亦增加了袭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伊军从酣睡中惊醒,又缺乏相应的夜视器材和夜战经验,很难作出快速反应;而美军不仅熟悉夜间作战.且装备有高效的夜视器材,能够有效地使各种武器发挥效能。



  速战速决,以快制慢。孙子强调兵贵胜,不贵久,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兵之情主速。兵贵神速是孙子的重要思想。在地面进攻中,多国部队采取多路多方向快速推进,进攻速度快。在空中火力和地面炮兵、舰炮火力的掩护下,从三个方向成多路向伊军发动猛烈的攻击。虽然伊军构筑有多道防御工事及多种防御设施,但在具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多国部队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失去了一线防御能力。仅第一天,美军就推进了40至50公里。在突发性强,时间、规模有限,通过战役行动达成战略目的的局部战争中,要避免时间延长,规模扩大,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果,迫敌停战撤军或进行谈判,必须速战速决。注重选择适合局部战争特点的军兵种来完成任务。航空兵势如矿弩,节如发机,具有高技术、大能量、多用途、全方位、长于快速反应和进攻性等特点,靠远远高出对方的现代技术,可摆脱对地面的某些依赖,躲开地面雷达监视,自由选择空间。奔袭时间短,突发能量大,战争效益高,激水之疾,鸷鸟之疾,故而以航空兵为主组织袭击,自始至终贯穿于沙漠风暴、沙漠军刀行动之中,达到了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的目的。

 

  坚决果断,夺其所爱。以优势力量为后盾,以一定的实力造势,结合有限的力量进行重点打击,以对敌形成强烈的心理震撼和保持有效的军事压力为标准,遵循政治、外交斗争的约定,以足够的力量、有限的强度、有限的目标,有选择、有节制地对敌实施有利、有节、有效的重点打击。择准目标,抓住作战良机,不打则已,打则将对手打狠打痛打怕。并严格掌握火候,有时点到为止,有时见好就收。不因打击不当,超出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导致不必要的战场失控,影响政治解决。力求在不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不影响本国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和在国际上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立足有限的作战空间,以坚决果断的有限行动,尽快实现政治、外交斗争所谋求的目标,为政治、外交斗争赢得主动。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先夺其所爱的作战原则,在今天的海湾战争中,成了发动战争者的作战法宝。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使用优势兵力,实施坚决突击,打击战略目标和重要军事设施,突然对敌关键部位进攻,不仅限于军事考虑,而且注重谋取政治、外交、经济、心理等综合效应,能引起敌方军事、经济和政治系统的总体性结构震荡,产生打一点而撼全局的效应,一战而达成巨大的威慑作用。美国及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投入兵力大,组织比较周密,侧重打击伊军的空中反击能力。如美及同盟军在头两天的空袭行动中就出动飞机3300架次,在海湾部署的2000余架飞机几乎全部投入行动,成为自越南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空袭作战行动,重点打击伊军的重要军事目标及核、生、化设施,企图一举剥夺伊军空中还击能力和削弱伊军战争潜力,控制和夺取制空权,为以后的地面作战创造有利条件。首次打击不仅睫伊大部分米格-29和F-1战斗机被摧毁,而且重要设施也受到严重毁坏,对外通信全部中断。

 

  海湾战争的事实说明,《孙子》在过去和现在,对社会的许多顷域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在未来,虽然人类在不断地进步,新科学、新方法、新技术在不断地涌现,人类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也在不断提高,但《孙子》对人类社会将仍然产生着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谋略意义

 

  《孙子》对谋略的贡献之大,的确是前无古人的。正如明末兵学家茅元仪所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在2000多年后的今人读起《孙子》来,既感到朗朗上口,文采飞扬,也备受启发,屡屡引发出智慧的火花。《孙子》对谋略的贡献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孙子高度地重视谋略。孙子第一次把谋略放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孙子》以汁开篇,在开篇的300余字中,其高度精粹的语言,竟5处用了计字,可见计为全书之首要问题。孙子所讲的计,实际就是指谋略、计策。在《孙子’谋攻篇》中,明确论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这里只讲了伐谋、伐交、伐兵、攻城等四条,实际上是试图涵盖用兵作战及与军事行动相关的外交活动的所有问题。在这用兵作战的所有问题之中,谋是居于首位的。谋略的威力,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做到届人之兵而非战电,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可以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如此认识谋略之地位,重视谋略之作用,在2000多年前的较为原始的主要依靠斗力的冷兵器时代,不能不令人为之叹服。

 

  二是《孙子》揭示了军事谋略的基本特征。军事谋略的基本特征用两字可以代表,即:诡、诈。《孙子》在开篇的《计篇》中指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并在《虚实篇》中进一步描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军争篇》中写道: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诡、诈理论的提出.在奇、正理论上前进了一大步。他揭示了军事谋略的基本特征,即诡道和权诈。这也可以认为是某些谋略理论之基础,点出了某些谋略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为后辈的所有军事谋略理论奠定了理论根基,找到了正确指导谋略实践的钥匙。

 

  三是《孙子》论述了数以百计的谋略方法。千百年来,人们对《孙子》进行过多种多样的注译、阐发,试图把《孙子》的谋略方法进行归类整理,系统论述,虽不乏有成功者,有贡献者,对《孙子》的研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也有许多研究成果不尽满意。有的丢三落四,一叶障目;有的以偏概全.瞎子摸象;有的断章取义,甚至各取所需。我们在编写《谋略库》时,把《孙子》中脍炙人口的,便于查寻出处的,以及便于注译,便于用例和便于点评的谋略条目列出来,就已达数百条。在《孙子》有的段落中,真可谓字字是珠玑,句句是良谋。可以说,《孙子》中的每一段,乃至每一句,都是谋略宝库中的珍宝,《孙子》在过去和现在,给了人们取之不尽的智慧。未来,《孙子》仍然会是极为耀眼的明珠。

 

  三、百科意义

 

  《孙子》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一方面由于后人不断对其注译和阐发,从中领悟更深刻的道理,给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孙子》本身的不朽价值。其流芳百世和千古不朽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6000余字,105段的经典,其知识和智慧竟涉及百科。待读者细读慢品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战略家认为这是一本安国全军之道,思想家认为这是一部哲学圣典,外交家从中领悟纵横捭闽,企业家从中理出运筹之术,军事家更能借它解除千愁百忧。

 

  一些发达国家制定国家战略把《孙子》中的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奉为至理名言。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提出将《孙子》精华使用到现代核战略。他在《孙子》英译本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视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利德尔•哈特认为,2000多年前的中国这位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美国的战略家们受到了启发,从孙子的思想认识到美国确保摧毁战略是失败的战略。美国战略研究中心斯坦福研究所主任、美国第一流战略家福斯特认为,苏联的核战略重点在于打击美国的核战略力量,即孙子伐兵的思想。在孙子看来,这是一种最拙劣,万不得已才可采取的战略,即攻城战略。由此而提出依据孙子不战而胜的思想,用相互确保生存和安全取代相互确保摧毁。从这个意义上看,《孙子》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研究大战略的典籍。同时,在战役、战术、军制、军队指挥等诸方面,为后世的兵学发展在基本理论上铺平了道路。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兵之情主速等论述,至今在军事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其不朽的意义。

 

  《孙子》不只是用兵的学问,也是一本治国的学问。《孙子》开宗明义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治国要先谋兵,这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国无兵不安,富国而无强兵,虽富尤贫,石油巨富科威特转眼之问在战火中变成一片废墟,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社会的援助就是典型的一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是一部国策。据郭化若的《孙子今译》的划分,《孙子》105段中,从政治着眼加以阐述的就有20余段。注重政治得失,民心向背,提出了修明政治,确保法制的明确主张,即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书中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些谋略既是国家的固本之术,也是御众的攻心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不仅是一部战策、战略学,又是一部政策、政略学。



  《孙子》中充满着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通篇充满了对战争问题上的敌我、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虚实、奇正、治乱、动静、勇怯、胜败等诸多方面的辩证论述.并认为天地可知,天时地利可用,鬼神不足信,规律可以被认识等等光辉的哲学思想,从这一方面看,《孙子》是一部军事体裁的哲学论著。

 

  《孙子》中的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样庙算为先的名言,几乎在社会的所有领域,无有不通用之理。书中的一日度,二曰量,三日数,四日称,五日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论述,亦非常精辟。这里的度,是指土地面积的大小,量是指物产资源的多少,数是指兵力的众寡,称是指军事力量的强弱,胜是指作战之胜败。也就是说,有了土地面积之大小,土地面积的大小关系物产资源的多少,物产资源的多少关系作战潜力有多大,能动员和供养多少士兵,士兵的众寡关系军事力量的强弱.双方力量的不同,就构成了胜败的基础,就可以作出客观的分析比较。在《计篇》讲到研究五事,即道、天、地、将、法等五个方面,进而引申用五计去进一步权衡利弊,预测作战之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斗争策略和行动计划,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对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估,看哪一方国君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得到坚决执行,哪一方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能够赏罚严明。《孙子》还有多处诸如战争耗费、粮草供给、交通运输、力量对比等等论述,都与现代运筹原理相通,从这些方面看,称《孙子》为现代运筹学的祖师并不过分。

 

  《孙子》通篇贯穿了对人的心理特别是作战心理和群体心理的研究,如在《行军篇》中写道: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这些,是对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深入研究分析的结果。我们今天在群体行动之时,常常仍遵循这样的规律,扶着兵器站立,是饥饿的表现;争先去饮水,是于渴的表现;能取得利益而不愿前进者,是极度劳累的表现。鸟集于上方,说明鸟群之下,十分肃静.空虚无人;夜间大声说话或呼唤,是惊恐的表现;士兵骚乱,军容不整,是为将缺少威严,得不到士兵尊重的表现;旌旗晃动,表现队伍在波动,队形之混乱;官吏发怒表现他疲倦而没有耐心……。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还有诸如使用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的种种方法的论述和种种伐交的艺术,都是对作战群体心理、将帅及士兵个人心理以及敌人心理的极为精辟的分析,从这些方面看,《孙子》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古代心理学。

 

  《孙子》中把天解释为阴阳、寒暑、时制,强调作战谋划要善于利用天候季节,如在《火攻篇》中讲到: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等等。就是说,放火要看天时,起火要看日子。天时是指季节之干燥,潮湿的阴雨季节用火攻当然不易奏效。日子是指月亮经过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时,一般有风。有风放火更有效,才能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且要于上风放火,无攻下风。书中还讲到了诸如:昼风久,夜风止等一些风之变化规律。在迷信鬼神,崇拜苍天,距现代文明2000多年前的历史上,我们看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军事天文气象学的雏形。

 

  地形,是敌对双方作战的基础。而在习惯于堂堂之阵,经常搞不鼓不成列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基础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孙子则强调用兵作战必须知天知地。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并第一次提出了九地、六形和六害之说。九地即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衙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六形即: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和远形。六害即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和天隙。指出了在各种不同的地形上用兵作战如何趋利避害,进攻者善于掌握和运用就能如动九天之上,迅雷不及掩耳,出敌于不意,敌不知其能守;防御者善于掌握和运用就能在退却或躲避时,如隐九地之下,神鬼莫测,敌不知其所攻。这些论述,是现代军事地形学、军事伪装学所不可缺少的。

 

  《孙子》还堪称是一部外交谋略学。《谋攻篇》中提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可以看出攻城是最下之策,不到不得已而不用之,而伐交又优于伐兵,把外交放在比用兵攻城更重要的地位。第十三篇就是《用间》,几乎通篇都是高明的外交谋略。《孙子》的结尾部分对于外交谋略的意义和作用讲得尤为深刻: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不仅在政略、战略、运筹、心理、外交以及天文、地理、气象、水文、伪装等诸多方面,充满着深邃的谋略思想,就是在军队的管理,将帅的谋略修养方面,也有诸多不朽的论述。如《火攻》篇讲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在《九变》篇深刻论述道: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按孙子的论述,将帅在品格和谋略的修养上有五个方面最为危险:只知死打硬拼会被杀害;只知贪生求全会被敌俘;急躁易怒,在受到强烈刺激时会走向极端之途;把个人的名誉看得过重就经不起侮辱;不从全局考虑得失,只知爱惜百姓,就会被困扰而烦劳。将帅在这些方面的过失,用兵作战时必然会给国家和军队带来灾难。将帅在谋略修养上,统军作战不应为喜怒哀乐的情绪左右,不应为局部的琐事所缠绕,可谓至理名言。因五危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曹操自恃陈兵数十万,骄而兴师,屡屡失察详情,因而导致赤壁之败。刘备因结拜兄弟关羽被东吴所杀,怒而兴师,结果被火烧连萤700余里,刘备自己也差点做了俘虏,渐渐强大的国力、军力自此一蹶不振,天下本已形成的鼎足之势失去了平衡。孙子在谋略修养方面的诸多见解和所讲的气质性情的陶冶方式,今日将帅,广而推之至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仍应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是一部修养篇。

 

  近年来有人在《通典》卷四的《食货志》第四中,发现了一则《孙子叙录》中不曾搜集的佚文。内容是:孙武日:夫帝王处四海之内,居五千里之中焉,对尽专其利。是以分建诸侯以其利而利之,使食其土毛之实,役其民氓之故,赋税无转徙之劳,徭役无怨旷之叹。孙子在这里追述和分析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他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把自己的庶出分封为诸侯或公卿,即:分封诸侯以其利而利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效仿周王的组织方法进行统治。所以孙子说:诸侯们享受着山川林泽的收获,掌握着驱使奴隶的权力,赋税归其所有,王室无须征调;徭役同其征配,不愁缺少。这篇佚文,通过孙子对周王室统治术的研究,既可以看到孙子的社会观,也可以进一步领略到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奴隶主时期的统御谋略。

 

  《孙子》对各个领域的谋略都有着深刻影响,就是在经济谋略方面,虽然并不系统,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在《作战篇》对战争耗费与国力、民力关系的精辟分析提出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的宝贵方法,推出兵贵胜,不贵久的科学论断。并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这些论断,对研究今日的经济谋略特别是国防经济谋略,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上所述,《孙子》在选将用人,自身修养,御众领兵等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谈到孙子高明之处,人们一般只知道《孙子》十三篇,其实,《孙子》除了十三篇之外,还有别的佚文。1972年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中的《吴问》等五则,就为传世本所没有。据西汉司马迁《史记•孙武列传》载,《孙子兵法》十三篇。据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有八十二篇。现在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可能是孙武见吴王阖庐时所献的十三篇,即《史记》所载十三篇;《汉书》所载八十二篇,除了这十三篇外,可能还包括孙武见吴王后所著及后辈所著,因十三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被保存下来,全篇因不适应需要而被淘汰.还可能因战火人祸等原因而失传。清朝的毕以询,曾把各种古籍的《孙子》佚文,详细辑录成篇,名为《孙子叙录》,研究《孙子》者无不参照此书。由于历史的久远,沧桑之多变,作者收集能力所限,《孙子叙录》亦不可能把孙子的论述收全。

 

  通过对孙子的诸多谋略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孙子确实集中r当时社会之前的几乎所有的高明的谋略之精华,并把它高度提炼、概括,加上自己的独到的创造,形成了系统而深邃的谋略理论。他的谋略理论在中国人民的智慧发展史上乃至世界人民的智慧史上,处于当之无愧的高峰之一的位置。毛泽东就曾深刻地指出: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后人在谋略理论上当然有过许多发展和新的创造,但这种发展和创造,多是在精心研究孙子的谋略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发展.在应用中引发创造。孙子的辉煌成就,我们用英国著名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一段论述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可以说,《孙子兵法》是战争指导智慧的结晶,历数古往今来的军事家,只有克劳塞维茨可与孙子伦比.然而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比孙子晚2000多年.而且有时代局限性。相比之下,孙子的文章更深刻、更透彻,永远给人以新鲜感。

 

  但是,《孙子》仍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哲学思想只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还不可能达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例如,他强调运动战、速决战、围师必阙、高岭勿向、各个歼敌、避实击虚等,而对阵地战、持久战、围师不阙、高岭可向、多个歼敌、避虚击实等未予应有的重视。清将曾国藩歼灭太平军主要是运用阵地战、持久战、围师不阙等谋略而获成功。陈毅运用高岭可向谋略歼灭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中国革命战争后期,常运用各个歼敌和避虚击实等谋略加速战争进程。重视《孙子》是必须的,忽视《孙子》的局限性也是不妥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 柴宇球 《孙子兵法》 兵学

上一篇:柴宇球:从人脑走向人机结合
下一篇:论“谋”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