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部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谋”是军事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历代帝王和兵家所推崇和研究。谋:策略,计谋的意思,指有计划的达到一定的目的,其可简单的分为阴谋和阳谋,而阴阳又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不断变化、相互交融的,静可隐于无形,动则气象万千。
 

  一、浅谈阴谋与阳谋
 

  谋”可分阴阳,及“阴谋”和“阳谋”,它们是相对而言的。阴谋的意思是暗中策划某事,阳谋则是光明正大的进行某事。阴谋和阳谋的相同点是都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它们的区别是阴谋要秘密进行,是见不得光的;而阳谋是公开进行的,必要时还要搞得声势浩大才好。所以阴谋与阳谋也无明显的褒贬之分,是褒是贬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立场。但二者却有高下之别,阳谋要比阴谋更高明。因为阴谋有迹可寻,是有破绽的,再高明的阴谋一旦让人看穿就前功尽弃了;而阳谋是将一切行动暴露在阳光下,几乎一切都是透明的,所以它没有破绽,而是随势而动,积势而发,推动一切必然的发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论阴谋
 

  阴谋是指暗中策划某事,是奇招。要用得好,一是要确保谋略的秘密性,必要时要进行伪装,以求瞒过众人的耳目。确保了阴谋的秘密性才能成就它的突然性,达到使对方措手不及的效果,等到对方发现苗头不对早已为时晚矣。二是要确保谋略的严密性,环环相扣不使其断,良好的连续性才能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深入,使对手愈陷愈深。三是要确保谋略的精确性,找准对手的七寸,以求一击而胜,力求达到以点破面的效果,取得战果的最大化。


  阴谋用得好的人叫做阴谋家。历代的阴谋家们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青史留名的却很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阴谋家们往往不遵循道德规则,只讲求事实利益,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人容易成大事,但如果广泛宣传他们的行为,则会严重破坏社会的道德体系,动摇普通老百姓遵循的一些根本原则,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颠覆性的。如果老百姓个个跟阴谋家似的,没有道德顾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想想看,这个社会将是多么可怕。尽管正史不留笔墨,但是阴谋家们还是或多或少的留下了影子。例如勾践的谋士文种和范蠡,献的计策就很多是阴谋。如对方大旱,把煮过的米借给对方,使其颗粒无收,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从利益上看,这当然是削弱敌国力量的一个好办法,但从道德上看,受罪的都是平民百姓。这就跟战争期间,军人不应该屠杀百姓一样,是很缺德造孽的事情。
 

  阴谋家行事,为的就是成就一件事本身,为的就是在成就这件事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换言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因而,这些人和他们辅佐的人,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则互为工具。在心理上,阴谋家们是平视乃至俯视他们的主子的。这些人,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舞台、通道。但是,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对主子才忠心耿耿,毫无保留,因为舞台塌了他们也将一文不名。尽管他们知道,有一天,自己或许会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高境界的阴谋家一般都会选择功成之后身退,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即使你挖地三尺都找不到他了。这种态度不仅仅是人格的潇洒,更是深藏了黄老的思想。所谓“功遂身退,天之道”,是最洒脱然而也最积极的一种入世之道,只有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

 

  三、论阳谋
 

  阳谋是指光明正大的进行某事,是正道。要用的好,一是要确保谋略的合理性,即所施展的谋略要遵循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不能有违背常理的地方。常见则不疑,由常见的、合乎常理的行为来达到意想不到的目的,使人无从防备。二是要确保谋略的合势性,设谋要借势而为,施谋要随势而动,以求造成不可逆转之势,势之所到,摧枯拉朽。如果无可借之势,那就要造势,如果势弱,那就要积势,善留官子,一股而发。三是要确保谋略的合道性,即谋略要合乎道义人心。施谋者要遵循道德规则更要看清人心所向,必要时让利于众,以求达到得道多助。
 

  阳谋用得好的人叫阳谋家。其所代表的人群往往青史留名,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且广为传颂。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萧何,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到后期的许多著名宰相。这些人很聪明,智多近乎妖,可是他们的策略一般都是堂堂正正的,是可以放在桌面上讨论,是符合至少表面上符合或是推动道义人心的进步的,是治国平天下的。
 

  阳谋家行事,不仅注重达到自身的目的,也考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合乎道义人心。他们是一群善于团结大多数人的聪明人,善于和众人分享胜利的果实,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被绑在他们的战车上奋勇争先。他们不怕出名,而且往往巴不得越有名气越好。名气不仅仅是阳谋家吸引众人膜拜效力的大纛,更是添功保命的护身符。所以,历史上的阳谋家们即使功高震主也不怕招来杀身之祸。如商朝的伊尹,即使放逐了无道君王太甲也丝毫不惧,因为他此举顺乎道义人心,所以更加铸就其威名。再如西汉霍光,作为一介臣子居然左右君王废立,其威名可见一斑。霍光与伊尹并称伊霍,为后世权臣摄政废立皇帝留下先例。
 

  能被称为阳谋家本就是对这一类人高超智慧的赞誉,他们往往不必如阴谋家那样费心思虑功成之后如何身退,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名利双收,稳做人生赢家。
 

  四、阴阳变化
 

  若论当代著名的阴谋家,蒋介石可以算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中国政治舞台上从古到今那十八般武器他样样精通,烂熟于心,通过辞职、胁迫、收买、驱逐、行刺、间谍等手段搅弄风云,使众多对手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地。凭借一个“刺廖案”一举完成了从国民党边缘角色到核心人物的华丽转变,更是赶走了强有力的对手许崇智,软禁了胡汉民,可谓“一石三鸟”。无中生有一桩“中山舰事件”,既打击了共产党,又夺取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可算是瞒天过海。
 

  阴谋古已有之,“阳谋”语出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整风运动提高了同志们的嗅觉,缩小了教条主义的市场。有人说,这是阴谋,是要取而代之。其实,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也是要取而代之。”(《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264页)所以,毛泽东是一个阳谋大家。
 

  蒋介石作为一个阴谋大家可谓风光无两,可当自己的阴谋叠出碰上毛泽东的顺势而为也只能叹一句“既生瑜,何生亮!”。
 

  内战初期,蒋介石明知道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是争取民心的阳谋,可蒋介石却干看着没有办法。因为作为大资本家代表的他照做的话只有死得更快,只能看着毛泽东一步步做大。内战中期,蒋介石还处于强势,遂于1945年8月策划了“重庆谈判”,其目的有二:若毛泽东不敢来,则就势将拒绝和谈的责任推给共产党,若谈判成功则收编八路军和新四军,实现夺取共产党军权的目的。可惜毛泽东胆识过人,将计就计昂然赴会,会上据理力争签订《双十协定》,遂使蒋介石的计划瞬间破产。内战后期,形势逆转,毛泽东占优。1949年4月蒋介石故技重施,宣布自己“下野”,躲在幕后,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妄想进行“北平和谈”,妄图“划江而治”。毛泽东看破了蒋介石的阴谋,顺强势而为,一举冲破长江天堑,实现了中国的南北统一,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
 

  由此可见,一般来说再精密的阴谋碰到了阳谋也会冰消雪融。但如果阴谋家们不计后果、不顾规则的鱼死网破,阳谋家也有阴沟里翻船的可能。如东汉大将军何进召西凉董卓入朝诛杀十常侍,这招引虎驱狼虽然愚蠢,但也勉强算是以势压人的阳谋。然而十常侍被惊动后先发制人,果断地设计谋杀了何进,可怜堂堂大将军竟死于阉宦之手。所以,阴谋与阳谋皆有可取之处,究竟取谁,则要看时机和形势而定。一般说来,阴谋多用于两者实力悬殊,弱者不得已出奇招诡谋弥补之。虽能一时见效,却不能测其走势,有伤人自伤之险,且免不了有迹可循,有法可解,若屡屡用之则可能逆变心性,使人阴郁幽暗,故用之宜慎之又慎;而阳谋截然相反,王者之道聚天下人望,领天下大势,而后借势而发,不发则已,发则摧枯拉朽一举而定。阳谋非天下至正之人不能用,用之则无往不利,乃谋中之王,道中至尊。
 

  然而,《三十六计》有言:“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之道本就不是对立的,而是不断变化、相互交融的,更应相助相生、相辅相成。用谋时,以阳谋为正,以阴谋为奇,奇正相济而随时机和形势互转变化,方能机出自然而浑若天成,静可隐于无形,动则气象万千,这才是用谋之道。
 

  虽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但谋略网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心中的谋略。谁又能说自己观点一定正确,别人的观点一定错误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柴宇球:《孙子兵法》人类兵学的圣典
下一篇:如何做一个有谋略的人

相关内容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