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不智,大谋不谋
语谓有大智慧则不见其智慧,有大谋略则不见其谋略。语出《六韬•武韬》。
此语条说的“不智”、“不谋”不是指真的没有智慧、谋略,亦非不运用智慧、不施展谋略,是指智慧、谋略为人所不见耳。有大智慧、大谋略者,本当智慧四射、谋略横溢,会闪现出更耀眼、更逼人的光芒,为何反而不见其智慧、谋略呢?
因为他们志向高远,心无旁骛,不急图眼前之功,不贪求近时之利,总给人一种平庸无为的感觉;因为他们目光远大,见微知著,谋略多施展于未然之前,问题多解决在萌芽状态,就使人察觉不到其功绩所在;因为他们严守机密,善于隐忍,不卖弄小聪明,不计较小得失,则不易与一般人发生冲突及引起敌人的注意;因为他们广采博取,从善如流,乐于借用、集中、吸取众人的智慧、谋略,而众人也甘愿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便令人误以为其缺智少谋;因为他们涵养深厚,谦虚谨慎,纵然用智施谋已取得很大成效却从不大吹大擂、自我炫耀,也会让人留下呆板木讷的印象;因为他们审时度势,深谙事理,只是自然地合乎大道,并不恣意妄为,其智慧常运用于无形之中,越发叫人摸不清其智谋深浅了……如此看似不智不谋,岂非大智大谋?不见其智其谋者,恰是自己无智无谋也。
人下之人,亦有上谋
语谓再低下的人,也有高明的谋略。
这是说的一般情况,主要是说在低下的人之中可能有高明的谋略,不能忽视、排斥他们的谋略,但也不是说低下的人的所有谋略都是高明的,正如不是所有高贵的人的谋略都是高明的一样,要择善而从。
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所谓“低下”,是相对于身份、地位等外在因素而言,于人的内在素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且“人下之人”更易接触实际,对有的具体问题了解得也许要熟一些、细一些。同时要看到,“人上之人”因所处位置的不同,他可能更得谋略的便利,可能比一般人看得要高一点、远一点。总之,谋略高明与否,一切要以实践来检验,哪能把人的“高贵”、“低下”作为衡量的尺度?
棋无同局,事不同谋
语谓下棋没有相同的一次,做事不会一样的谋划。
谁见过世界上有完全同样的两种事物?赛棋也好,谋事也罢,决不会是对上一次的简单重复,都会随着时间、地点、对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死抱着原有的、前人的经验,即使是已取得过辉煌的经验而不放,只知照搬照套,不知开拓创新,十有八九是要归于失败的。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语谓谋事无主见就陷于困惑,办事无准备就归于废止。语出管子《内言•霸言第二十三》。
谋划任何一件事情最后总得要有一个确定的意见,如果谋划来谋划去却迟迟没有结果,这个谋划还有什么意义?当然谋划不能匆忙草率,若时间、情况允许,也不妨多谋划一下,使其尽可能完善些,力求确定一个正确的意见。但既要谋划,与其因追求完善、正确而不能确定意见,倒不如确定意见后再追求完善、正确。明知缺陷太多,不知是否正确,那就干脆不作谋划。自己有一个确定的意见,就不会一味盲从别人的意见,而处处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事事让自己没了谱儿,这并不排斥吸收、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不拒绝对自己的意见作必要的变更、修改。然而不管是吸收、采纳别人的意见,还是变更、修改自己的意见,最终都要由自己确定一个意见,如此方可摆脱困惑。
办事是将谋事化为具体的行动,事前若有准备,包括有一个确定的意见,则心中有底,应对就从容;则考虑周全,疏漏就少出;则头脑清醒,良机就易抓;则目标明确,方寸就不乱;则预留余地,进退就自如。一句话,办事有准备,就不会轻遭废止。
要想斗争巧,全凭智谋高
语面已不费解,不论何种斗争,只要是巧斗而不是蛮斗、力斗、死斗,就要依靠智慧,动脑设谋,且要高过对方。
这里说的“巧”,非躲避困难的偷巧,非轻佻巧诈的佻巧,亦非碰撞运气的凑巧,乃是灵活巧妙的灵巧、机巧,是高明、高超之大巧,非高智高谋不可得也。问题在于,高智高谋何来乎?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语谓舍弃长处只使用短处,聪明人也难以谋划。语出清代诗人顾嗣协写的一首《杂兴》诗,全诗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从此诗不难理解,物也好,人也罢,都各有其长(特长、优点),各有其短(不足、缺点)。能用其长,于已于人就能扬其长、得其长,自然易谋;只用其短,则会抑其长、失其长,必感难谋,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长与短又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不适用则长也会变成短,反之短亦会变成长。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时也可用短,因其适用,实际上仍是用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关于谋略见解语词评注(四)
下一篇:关于谋略见解语词评注(六)
评论排行
- ·大国战略(2)
- ·韩信之冤(2)
- ·辩证地解读《孙子兵法》(1)
- ·食草之谋(1)
- ·对付大人的谋略(1)
- ·愤世之谋(1)
- ·君子之谋(1)
- ·弱势群体的生存法则(1)
- ·商道谋略: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1)
- ·叶建艳:《谋略入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