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评论:信息主权不容侵犯

世界发展大势虽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国际社会风云变幻、霸权主义依然横行,互联网上也是暗潮涌动,打着所谓“互联网自由”幌子的新干涉主义肆虐。对此,习近平2014年访问巴西时,代表中国发出了“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声音。


作为互联网强国,美国占据着绝对强势和垄断地位,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两次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说,目的就是想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推进其全球战略,为其国家利益服务。关于这一点,在经历了东欧和北非的“颜色革命”之后,大多数国家都看得再清楚不过。


其实就算在美国自己心里,互联网也并非是完全自由的。要不,它怎么会竭力阻止维基解密披露机密电报呢?怎么会打造“棱镜”这样的可以监听全球10亿次通信的监控系统呢?怎么会颁布法律授权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可以部分接管或禁止对部分站点的访问呢?如此看来,“互联网没有国界论”只不过是美国和它在全球各地的代言人编造出来的谎言,是美国强权政治的又一个“双重标准”。不过,如今这个“双重标准”,连它的好些个老牌盟国,都觉得欺人太甚了。


与每一个国家在领土、领海、领空上的主权不容侵犯一样,各国在信息领域的主权也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这是底线,也是红线。如陆地、海洋、天空,乃至太空,随着历史进程,都相继有了各自的国际规则一样,如今的网络空间也无法置身事外。只有各国经过平等协商、互尊互信,才能构建起如习近平主席所主张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唯有如此,互联网才能真正造福全球,造福全人类。


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必须是“多边、民主、透明”的,“多边”保证了各国对制定规则的参与权;“民主”保证了信息主权,限制了恃强凌弱和一意孤行;“透明”则是为了防止类似“棱镜”行动的窃听和窃取行为,保证世界各国主权的相对安全。


可以说,习近平关于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建议,顺应了国际呼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全球人类的利益,是一个体现责任心和极具吸引力的崭新倡议。

关注微信公众号.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 主权 信息

上一篇:中国或推动银行弃用IBM服务器
下一篇:新国家安全观四大内核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