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和我父母谈论形势:“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农村人会外出打工,向城市转移。我想赶在别人的前面,出去打头阵。等有了路子,全家都可以进城。”
我父母对我的预言却不以为然:“小孩子懂什么,别胡说八道!”
然而现在,我的预言实现了。农村人出外打工,已成为一种常态。农村人不仅外出打工,还由农村居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异地求学、异地工作、异地婚恋和异地迁居,已成为时尚。超市、快递、公交车、社保、网络、手机、银行卡等新的元素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城市中心和周边的地价也高涨起来,一些郊区和城中村的村民,卖地皮就可以一夜暴富了。中国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繁荣富强的工业社会转型了。
我不是算命先生,也不是国家决策者,我的预言为何这样准?因为我考察了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进而把握了形势的发展状况和动向。预言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是主观意识对客观规律的推断。人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洞察先机。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农业社会必然要向工业社会转型,才能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还是以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为主。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各家各户耕种自家田地。虽然提升了生产积极性,但是生产效率并不高。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而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让责任田兼并成农场。而这样兼并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很多农民失业。如何安排失业的农民?只有让农民变成工人。于是,农民进城就是大势所趋了。当时的我,就是根据这些现实依据,得出了那样的预言。
我的推断其实很简单,可是为何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呢?原因就在于人们习惯于按照常理进行思维,没认识到形势是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开阔的视野,思想不能突破局限,又怎么能把握形势,预测风云?
好奇心人皆有之,神奇的预言确实有很多人向往。但很多人只对预测结果感兴趣,对预测过程和动机却不感兴趣。预测需要动机,有动机才会进行预测。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我,还是一名中小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拔尖,遭到一些人的忌恨。忌恨我的人随之对我采取了围追堵截的一系列行动,手段十分狠毒。而当时,我自己也是病魔缠身。因此,我的处境非常危险。为了应对某些人的围追堵截,我也开始了对形势的预测。我的预测动机,就是为自己寻求一条出路。
通过对形势的预测,我设计了一条全新的路。我当时的设想是,放弃学业,进城务工。放弃学业,可以让害我的人自以为得逞,麻痹大意;进城务工,可以避开某些人的围追堵截,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正好发挥我的优势。总的来说,就是“明烧栈道,暗渡陈仓”。当然,我的这一设想,是建立在我的预言基础上的。
可能有些人会质疑,那些成年人,有必要这样忌恨一个中小学生吗?会不会是危言耸听,或者杞人忧天?当初,我也这样质疑过。
但是,一位老师的话,让我感到我当时的处境确实如此。当时,我决定放弃学业,进城务工后,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那位老师这样说我:“你怎么这样不争气呢!”
老师为什么提醒我要“争气”,而不是为父母和老师“争光”呢?
只有一种解释:因为这位老师知道那些忌恨我的人对我采取的手段,更了解他们的目的。老师让我“争气”,意思就是不要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人生是一段历程,预言可以指导人生的方向。对于那些曲折的人生和有使命感的人来说,预言也会伴其一生。我的人生,就从未停止过预言。
二十一世纪初,一位长辈问我:“中国接下来将如何发展?”
我回答:“中国接下来将会发展中产阶层。”
那位长辈便说:“对!国家为了脱贫,所以发展中产阶层。”
我纠正:“发展中产阶层不是为了脱贫,而是为了社会稳定。”
钓鱼岛事件时,我预言:日本这样做,只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制造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中国收复钓鱼岛。
随着中国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我预言:中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一定成效后,战略重心将会转向精神文明领域……
中华文明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引领着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放眼当今世界,也只有中华文明能担此大任。西方的近代发展史,其实是一部野蛮侵略和屠杀的历史,可以称霸一时,但不可以引领全人类。
有一次,在谈论中华民族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时,有人讽刺我:“中国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吗?怎么会落后呢?”
我这样回复他:“中华文明一直都很先进,只是野蛮方面落后了。”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就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我的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成为现实的,大家拭目以待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关于谋略应用语词评注(五)
下一篇:谋略的应用
评论排行
- ·大国战略(2)
- ·韩信之冤(2)
- ·辩证地解读《孙子兵法》(1)
- ·食草之谋(1)
- ·对付大人的谋略(1)
- ·愤世之谋(1)
- ·君子之谋(1)
- ·弱势群体的生存法则(1)
- ·商道谋略: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1)
- ·叶建艳:《谋略入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