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史话

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人类的诞生实在是太幸运了!其实,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阳光、水、氧气都是必须的,温度、湿度、气压都要适宜,还要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一些动植物……然而,野兽的侵扰和各种自然灾害,依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为了应对野兽侵扰和自然灾害,人类采取了群居方式共同应对自然环境的策略。群居方式的出现,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诞生。

B8756920A71AEF295276457CE5F8A2A465AD22A7_size71_w580_h300.jpeg

人类社会诞生后,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群居中,因为各人体能、认知和习性的不同,社会关系是很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处置不好,就很容易引发内部斗争。有些人可能运气不好,没有捕获到猎物,难免会有偷盗别人猎物的意识和行为。随后,就有了防范偷盗的意识和行为。这些意识和行为,就是谋略意识和谋略行为。

人类处置一些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策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谋略意识。有了谋略意识后,人类就会主动去制定谋略方案。保管劳动成果,杜绝偷盗现象,解决劳动纠纷,处置欺诈行为,都要应用一定的谋略方案。有了大量的谋略制定和应用经验后,就可以总结谋略理论了。理论又可以指导谋略的制定和应用,促进了谋略的传承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人们也没有多少剩余价值,继承和争夺遗产的斗争很少发生。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小,社会地位也无所谓高低。原始社会在经济上采取公有制,政治上采取禅让制。一些贤能之人,因为能帮助大家共同对付自然灾害,所以得到大家尊重和拥护。大禹就是因为治水有功,而当上首领的。因为社会风气比较好,所以阳谋得以发展。

中国已知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提到“有德不可敌”。《六韬》中,也提到“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强调人的德行和团结互利,充分体现了阳谋的特性。“贤能治天下”是在尧舜时期的社会风气下得以实践的谋略理念,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姜子牙直钩钓渭水,就能引得文王来,也取决于尧舜遗风。换在当今社会,恐怕是文王没引来,先引来了群众的唾沫。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社会开始两极分化,贵族统治开始了。贵族统治初期,需要拉拢一些士人来制衡平民。这就促使了士人阶层的大发展,食客三千和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谋略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这一时期,谋略的主流意识也有所转变。内部斗争开始占据主流,魔盒被打开,阴谋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孙子兵法》就提出“兵者,诡道也”和“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等阴谋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儒家用愚忠愚孝来愚弄大众,与兵家愚卒的思想不谋而合。法家直接撕破脸皮,用严刑峻法统治平民。纵横家也利用权术,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

T1zu5bXAVaXXXXXXXX_!!0-item_pic.jpg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郡县制取代了诸侯分封制,贵族走向没落。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露的就是当时的现实。十八路诸侯反秦,原本是想恢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分封制,延续他们的贵族统治。但是,他们的梦想被现实粉碎了。不过,贵族没落了,官僚阶层却开始兴起了。因为一个人再贤能,其直接管辖的人和事物也是有限的。要想统治天下数以万计的人,就需要有行政级别划分的官僚机构。官僚机构可以扩大统治范围,官僚阶层可以分担统治阶层的压力。

官僚阶层在统治阶层的压力下,容易激发一系列的矛盾。矛盾会催生斗争,斗争又促使谋略的发展。贵族之间,要想在斗争中获胜,就必须实事求是地搞好内政。而官僚阶层的斗争,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为了个人的仕进。官僚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彻底打破了“贤能治天下”的价值体系。

从此以后,统治阶层、官僚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就开始了踢皮球的游戏。互相欺骗,互相讨伐,互相争夺权利,互相推卸责任……这种状况,就是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吃”。因为统治阶层和官僚阶层有权无责,所以才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皇帝下诏书常说“奉天承运”,很多义军和占山为王者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其实天道只是一个争权夺位的借口。

从此以后,谋略就像圆周率,陷入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穷计算陷阱中不能自拔了。谋略不能摆平的事,就用策略来助阵。逐渐,策略和谋略混合在一起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十六计》应运而生了。实际上,《三十六计》是谋略和策略混合的产物。谋略和策略的概念,已经模糊不清了。谋略和策略的发展,在低端的应用领域一直徘徊着。而在高端的理论研究上,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Gucn_20120302264404132556Pic1_副本.jpg

在这一时期,经济上一直不能摆脱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政治上一直在改朝换代,然而都是换汤不换药。军事著作大多是属于战术层面的描述,战略性的东西很少。像张良、诸葛亮、李靖、刘伯温这些著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他们的著作都没有多少有创新价值的东西。但是,在官僚阶层,阴谋却得以发展。五代冯道的《荣枯鉴》,武周酷吏来俊臣的《罗织经》,北宋晏殊的《解厄学》,明朝张居正的《权谋残卷》,民国李宗吾的《厚黑学》……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发掘了很多阴谋理念。

官僚阶层的黑暗,使得平民很无奈。为了应对现实,民间也诞生了《增广贤文》。顾名思义,民间还是期待圣贤之道的。虽然《增广贤文》并非真正的圣贤之道,但多少也传承了一些圣贤之道。在统治阶层和官僚阶层的打压下,士人阶层只有沦落民间,藏器待时。而《增广贤文》有士人的谋略,也有平民的智慧,可能就是这些民间士人所作。因此,《增广贤文》是平民的谋略,也是士人阶层的谋略。

u=1735029148,1653786869&fm=26&gp=0.jpg

到了近代,新中国的领导人提出了阳谋的观点。在阳谋观念的影响下,战略上也有一定的建树。只不过,阳谋理念过于高端,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再加上西方资本社会的阴谋渗透,蛊惑人心,使得阳谋的发展阻力重重。这一时期,社会成分非常复杂。无产者、地主、资本家、官僚阶层和洋奴们聚于一堂,是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

但阴谋终究是阴谋,在其应用之时,就给自己掘好了坟墓。曾经的称霸和结盟,如今不管用了。剪羊毛的游戏,现在也玩不下去了。崇洋媚外的人,风光不再。众多阴谋家,也纷纷倒下。多少以弱胜强,多少以寡敌众,多少以守待攻,中华民族经历了最艰难的考验。毕竟谋高一筹,东风到底还是压倒了西风。

在这样的大势下,人们对谋略也开始了重新思考。李炳彦教授提出了“谋略不在于过程完美,而在于结果理想”的观点,开辟了谋略研究的一个新思路。柴宇球教授的《谋略论》,开创了对谋略的机理和结构方面的研究。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谋略也会很快走向定义化、系统化、科学化。开发谋略的制定程序,开辟谋略的应用途径,成立谋略学,培养谋略人才……总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纵观整个谋略史,我们不难发现,谋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谋略于人类社会,有利亦有弊。当然,从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应用谋略,促使谋略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圆明园的硝烟还未散尽,卢沟桥的狮子已经惊醒;南京城的血雨还在飘洒,鸭绿江的炮火接着轰鸣……如果没有谋略这把利剑,中华民族何以延续至今?

关注微信公众号.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 谋略 谋略史

上一篇:俗世的女人无非两种——女皇式和太后式
下一篇: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