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人们都在关注21 世纪世界形势以及我国进入这个世纪的位置。这一切都离不开现实,即当今世界的主题、格局和90 年代的走向。


世界主题的变化


  每一个历史大时代都包括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称为小时代或现时代、当代。我们所处的大时代没有改变,即处在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但是,世界主题变化了,说明小时代改变了。所谓世界主题,就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小平同志在80 年代中期接见外宾谈话中多次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它许多问题,但都不象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2]这个判断改变和突破了过去的一些陈旧观念。我们在五、六十年代曾作出两个判断,即:“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当代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用革命制止战争”。综观本世纪的发展,世界主题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换。大体可以说,以70 年代为界线,前一阶段的趋势是战争与革命,后一阶段的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当然,这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从本世纪初到70 年代前期这个阶段,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这个期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这是一个风暴的时期。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在不到30 年中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战争惨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亚一系列国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先后有90 多个国家宣告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了。进入70 年代中期以后,战争与革命的风暴过去了,世界大潮转向和平与发展。其原因,一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科技革命和一系列调节,70 年代以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国内没有直接革命形势;二是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后,摆在面前的第一位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现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文化条件;三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下降了。列宁在本世纪初所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曾经指出:从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 年俄国革命,这是一个没有革命形势和风暴的沉寂时期,这时“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了。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3]从本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又进入一个新的“沉寂”时期。在这种形势下,和平与发展问题突出出来了,成为世界的主题。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个重要论断,已被国际上一切有识之士所赞同和接受。


  和平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第一个主题。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发生新的世界大战问题。这是当代人们最为关切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战后科学技术首先在军事领域里发生重大突破,出现了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和先进的运载工具——各种射程的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奉行实力政策,进行核军备竞赛和冷战共处,世界上空笼罩着核战争乌云。如果打起核大战来,将是人类的一场浩劫。世界人民把防止核大战看成是生命攸关的头等大事。过去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我们要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大战。经过实践检验和重新认识,小平同志已改变了这种观点,作出了符合实际的估计,即认为,由于世界上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在发展,只要世界人民与和平力量共同努力,世界大战是有可能避免的,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小平同志作出这个论断的依据有二。一是和平力量在不断发展,和平力量已超过了战争力量,中国、第三世界国家、东西欧各国、大洋洲国家都属于和平力量。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上势均力敌,他们掌握了全世界核武器库中95%以上核武器,都有毁灭对方数十次的能力,打起核大战来,不会有胜利者,这就使得双方谁也不敢轻易动手。通过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和平力量的增长,美苏从对抗转向对话,以及苏联的解体,一直笼罩全球的军事抗衡和紧张气氛大为缓解,世界大战不再是不可避免的了,世界出现了和平的现实前景。


  当代世界的另一个主题是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民族独立之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几百年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果,世界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是,南北之间,即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3/4)与北半球发达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4)之间,也就是富国和穷国之间,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大。这是世界范围的一种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小平同志指出,第一,靠自力更生。发展中国家为振兴民族经济和文化,要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第二,靠南北对话。发达国家的政治领导人要有政治远见,伸出友谊之手,去援助发展中国家,这样做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而且对自身也有好处。不可能设想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够建立在发展中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第三,靠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各个领域里进行广泛合作,扩大经济和科学技术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苏东剧变以后,世界主题是否发生变化?小平同志认为,主题未变,但一个也没有解决。就和平问题来说,“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一个冷战结束了”,是指由于苏联的衰落和解体,美苏之间的冷战结束了。“另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是指在苏东剧变以后,某些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内政的干涉,插手这些国家的内部事务,妄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这些国家。就发展问题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国际经济旧秩序,垄断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通过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抬高发达国家制成品和高精尖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资本输出,从而使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原来的几倍扩大到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标志。从世界的发展角度说,除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外,还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再发展”问题。但是,这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问题。总之“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5]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说明世界形势的特征发生重大变化,它要求我们修正和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确立新形势下的任务。以前是在战争与革命风暴的洗礼中,形成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并存和对抗的格局;现在则是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行竞争共处,在竞争中检验社会制度的优劣,优胜劣汰,以分胜负。


  与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稳定与发展,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没有必要象过去那样把备战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争夺综合国力优势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和下一个世纪居于有利地位。正如英国《外事报导》周刊在一篇文章所说:“赢家将不是枪炮最多的国家,而是拥有素质最好的劳动力、最高的生产率、最有才能的设计者和精明的长期投资者的国家。”


世界格局的改变


  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指的是世界格局的改变。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个时期在一定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从历史上看,世界格局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1648年威斯特伐尼亚格局持续了150 年的和平秩序。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的世界格局维持了10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1945 年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雅尔塔格局,即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经历了45 年以后,由于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苏联的动荡、衰落和解体,已经被打破。“两极对峙”结束后,国际形势的明显特征是: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更加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妄图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但由于自身衰落,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日本、德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加速从经济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过渡,急欲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成员;东西方对峙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即西西矛盾突出出来,美国、日本、西欧共同体之间的经济战和贸易战愈演愈烈,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第三世界国家,涌现出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亚洲的“四小龙”、南美的墨西哥,还有一些人口大国,如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巴西等,正在崛起,它们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顶住和打破了西方国家制裁我国的逆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前苏东国家的动荡、衰落和西方国家的萧条、不景气相对照,中国一派繁荣,成为世界的“一枝独秀”,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称赞和重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处于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之中,但仍不失为一个大国,是唯一能够摧毁美国的国家,它在世界事务中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总括起来可以说,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正处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和趋势是:走向多极格局,局势有所缓和,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并不安宁。或者说,战略格局多极化,世界矛盾复杂化,经济竞争尖锐化,武装冲突局部化。总之,双极已被打破,单极也不可能,多极是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它彻底打破了一、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


  本世纪20 年代前夕,世界上仅有60 个国家,现在世界有190 多个国家。这么大的一个多样化的世界,由一个国家说了算不好,由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说了算也不好,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协商解决才好。不管世界怎样多极化,中国都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小平同志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中国算一极”。[6]世界各国有识之士,都在重新认识中国和重新估量中国崛起的意义。将来怎样的多极格局才能形成稳定的国际结构,这有待形势的发展变化,现在还难以完全看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除了美国、日本、德国、中国、俄罗斯外,还有一些发展较快的人口大国将在未来的多极世界格局中起重要作用。在多极世界格局中,中国应当而且能够成为重要一极。这既靠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也靠积极的外交活动。


  90 年代的世界走向


  90 年代,在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过渡时期,世界的趋势和走向是:——世界和平出现是较为现实的前景。90 年代的国际形势经历了大动荡、大分化之后,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仍然充满矛盾和冲突,动荡不测因素在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毕竟“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大潮,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世界和平出现了更为现实的前景。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对各国的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


  ——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和尖锐化。过去西方各国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步调比较一致。在苏东剧变后,苏联威胁已不复存在的条件下,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其中,美国同日本、同欧洲共同体的矛盾,德国同欧洲各国,尤其是同英、法之间的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了。在当代世界所存在的东西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南南矛盾中,西西矛盾突出了,有可能发展为主要矛盾。


  ——60 年代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高潮转向低潮。80 年代未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致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动荡后,有些国家政党开始趋于相对平稳发展。其主要情况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和两种不同制度、政策的对比,坚持马列主义的政党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奋斗;受苏东剧变冲击最大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有些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有些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稳住了基本队伍,党内状况有所改善。受冲击较小的亚非地区的共产党,目前已趋于平稳。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者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反思,从苏东剧变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健康地发展。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逆境中不仅在世界1/5 人口的土地上坚持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发展,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这是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发展是硬道理”,不但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各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归根结底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经济日益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首要的、关键的因素。各国都在通过加速发展经济,奔向现代化。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新科技革命,即历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当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18 世纪为100 年,19 世纪为50 年,目前只需要3—5 年;科学技术在生产增长因素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已由本世纪初的5—20%到70 年代的60—80%左右。科学技术已变成第一生产力。据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科学技术在一系列领域,特别是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技术三大技术方面,将出现新的突破。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力的更迅猛的发展,促进人类生产、生活、思维等各个领域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更伟大的21 世纪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高科技已经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制定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规划,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深。现代科技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人类面对的许多挑战往往超越国界的限制,当代出现了许多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例如,经济关系、贸易交往、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减灾救灾、预防犯罪、禁绝毒品、反对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和防治艾滋病等等。这些问题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在这些问题上各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合作,为人类造福。


  上述6 条,就是90 年代世界的主要趋势和走向。认识趋势和走向,是为了把握趋势和走向,以便为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应付面临的种种挑战,胜利地迈向21 世纪。


  由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学术研讨会于1994 年11 月8 日在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高放、曹长盛、张中云、吴仁彰、宋一秀等著名学者。与会各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了研讨。在广州经纬集团、北京三友家具公司和丛凤辉女士的积极支持和赞助下,使研讨会顺利召开,并在会后组成了论文集编委会,对几十篇论文进行筛选、整理和编排,确定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为书名出版。其中,丛凤辉女士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我认为,这本文集,对于人们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把握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思想,他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会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