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兵伐谋”

《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巳。”“伐谋”,指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伐谋最为有利,故为“上兵”,是最好的战争手段。伐谋的实质是对敌人正在计划或刚刚开始施行其谋划时,便能窥破其谋、揭穿其谋、破坏其谋,借以实现己方的政治军事目的。曹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上兵伐谋”作过解释。他说:“兴师深入长驱,据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他认为“上兵伐谋”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并和“伐兵”、“攻城”互相配合,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达到使敌人全部降服的目的。“上兵伐谋”不是取消军事斗争,也不同于死拼蛮干的单纯军事进攻。优秀的指挥员无不重视首先以谋略战胜敌人,“全国为上”,“全军为上”,“全旅为上”,“全卒为上”,“全伍为上”,兵不血刃而达到全胜之目的。

 

公元前204年,韩信灭赵之后,采纳赵国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按甲休兵,镇抚赵民,遣辩士奉咫尺之书赴燕,示以欲伐,炫耀军威,燕于是屈服于汉。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郭子仪》载,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刺、山贼任敷、郑庭、郝德、刘开元等,30余万人进犯,唐京师大震。朝廷急召郭子仪视师。子仪知兵力单薄,战必不胜。但自忖彼等多系自己旧部,且又素结以恩信,度彼等必不忍以兵刃相向。于是,亲率数骑直奔回纥营寨。回纥诸酋长纷纷下马罗拜。子仪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对回纥诸酋长陈说利害,并责其负约。诸酋长谢过,子仪即召与饮,并馈绵彩结欢,誓好如初。郭子仪利用了吐蕃与回纥之间的矛盾,争取与回纥结盟,吐蕃势孤,只好退兵。唐之危机随之化解。

 

1936年“双十二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亲日派借机发动内战的阴谋。也是一个“伐谋”的成功典范。

 

孙武“上兵伐谋”的思想,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给政治、军事领域的斗争以极大影响,给近代其他国家也有相当影响。《孙子新研究·总论》记载,德国威廉二世失败后,逃到荷兰,读到《孙子兵法》时,懊悔没有早些读到孙武的书。现代战争无论怎样发展,“上兵伐谋”都不会失去其指导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 上兵伐谋 浅谈

上一篇:“假象”简史
下一篇:为什么对敌人要“围师必阙”

  • 谋略网 (www.moulue.com.cn) 版权所有 © 2013-2019 皖ICP备1301472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417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予删除处理!谢谢!
    QQ:76805046 Q群:29847517 VIP群:271211298 倡导共赢谋略,传播正义能量! 常年法律顾问: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