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
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一食客,三年未得展示才华的机会。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兵,准备带二十人随行。挑选了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表示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先生处我门下多久了?”毛遂答:“已有三年。”平原君又说:“大凡贤能之士处世,如锥处囊中,当锋芒立显。先生处我门下三年,而默默无名,可见能力平平。”毛遂辩解:“处三年而无人知晓其才,正是因为缺乏一个锥处囊中的机会。特殊人才只有在特殊处境下,才会脱颖而出。”仓促之间,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平原君则勉强答应毛遂与其随行。平原君一行人到了楚国,发现楚王对出兵救赵之事却有些犹豫。平原君和随行人等费尽口舌,亦无进展。最后,毛遂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辩才,说得楚王决定出兵抗秦。经此事后,毛遂名扬天下,待遇自然从优。
一个人的才能如果得不到亲友师生的推荐,自然也不容易被权威认可。要想让自己的才能得到重用,还需要关键时候的自我推荐。对一些别人不能胜任的工作,自己主动承担并做得非常出色,自然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了。打破默默无闻,方可让你的人生出现转机。
【周躁宫他借魏赚齐】
春秋战国时,周躁出访齐国并想谋得一个职位。他对在齐国为官的朋友宫他说:“我想对齐王说,如果任命我为特使访问魏国,我将请求魏国亲近齐国。”宫他说:“这样说可不行,等于承认自己在魏国不吃香,齐王怎么会重视呢?”周躁问:“那该怎样说?”宫他说:“你应当充满自信地对齐王说:‘您对魏国有什么期望?我将倾魏国之力以满足您的要求。’如此,齐王会认为你在魏国很有影响力,自然会厚礼任用你。你以此为资本前往魏国,魏王以为你在齐国有权有势,自然不敢怠慢。这样,你既可以打动齐王,又可以打动魏王。”周躁用宫他之计,果然在齐、魏两国都得到了好处。
世俗之人,是很势利的。通常人们并不是以个人才学论英雄的,而是以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权势和地位论英雄的。势利之人,都会察言观色。他们会通过你的言行,判断你的身价,继而决定对你的态度。要想得到金钱、权势和地位,就要让世人认为你已经拥有了金钱、权势和地位。利用世人的态度,你就可以左右逢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吕不韦奇货可居】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和政治家。公元前267年,秦昭王的太子死于魏国。公元前265年,秦昭王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但她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叫子楚,被派往赵国作人质。作为人质,子楚在赵国的生活很困窘。吕不韦去赵国经商,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吕不韦对子楚的生活给予资助,并出资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后来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吕不韦被秦庄襄王任命为丞相,封文信侯。吕不韦则招食客三千,著成《吕氏春秋》。
因为特权的诱惑,很多人都有“既富求贵”的想法。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平民要想挤进权力中心,正常途经是很难实现的。选择一位天生的“贵种”,给予资助,将其培养成权力场上的“黑马”,你就可以“借种上位”了。
【陈胜吴广鱼腹藏书】
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出身穷苦。陈胜不满秦朝暴政的压迫,谈及将来的发迹。别人嘲笑他,他不免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征兵戍守渔阳。陈胜等九百名戎卒在两名军官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至蕲县大泽乡时,遇大雨,洪水阻断道路,耽搁了行程。按照秦朝的律法,不按时到达将被全部处以斩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陈胜便和难友吴广策划起义。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布上书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入鱼腹中。戎卒买鱼食用,发现鱼腹绸布,以为是神灵的指示。随后,陈胜和吴广借故杀了押送的两名军官,率众起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惊醒梦中人,受压迫的穷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响应起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也因此名垂青史。
社会权力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下级服从上级。有少数不服从的,也会被权力机构强力压制着。但是在混乱情势下,权力机构压制的对象太多了,潜在的抗力也会大得惊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势下,如果有人振臂一呼,这股强大的潜力就会被迅速激发出来。所谓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把握时势,小人物都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古今人物发迹史(三)
下一篇:古今人物发迹史(五)
评论排行
- ·大国战略(2)
- ·韩信之冤(2)
- ·辩证地解读《孙子兵法》(1)
- ·食草之谋(1)
- ·对付大人的谋略(1)
- ·愤世之谋(1)
- ·君子之谋(1)
- ·弱势群体的生存法则(1)
- ·商道谋略: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1)
- ·叶建艳:《谋略入门》(1)